在当前全球范围内科技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科技创新型企业作为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推动力量,其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然而,在金融支持方面,这些企业在融资过程中仍然面临诸多问题与障碍。本文将深入探讨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企业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企业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企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支持力度,初步形成了以银行贷款为主体、多层次金融市场为补充的融资服务体系。截至2021年底,我国科技型企业数量已超过56万家,涵盖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众多前沿领域,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一)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当前中国研发投入强度虽持续提升至2.44%,但与美国3%、日本和德国接近4%的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再者,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过程中还存在不少体制机制障碍,造成大量专利技术和科研资源闲置或浪费。
(二)企业规模偏小
从总体情况来看,我国科技创新型企业规模普遍偏小。2019年,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23.4万家,平均营业收入约为5.7亿元;相比之下,在美上市的中国科技公司中,阿里巴巴、腾讯等巨头的年度营收已突破千亿美元级别。
(三)融资难问题突出
据《2020年中国科技金融发展报告》显示,约有68%的科技创新企业存在融资困难的现象。其中原因主要包括:缺乏有效抵押物、风险评估机制不健全以及银行信贷审批流程复杂等。
二、金融机构在支持科技创新企业发展中的角色
金融机构作为市场资源配置的重要主体,在促进科技创新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通过提供多样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渠道,可以有效解决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面临的资金需求问题;其次,优化信贷管理方式,降低科技型企业准入门槛,提高贷款审批效率;最后,利用金融科技手段提升风险识别与防控能力。
三、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融资难、贵的问题
一方面由于企业普遍规模较小、缺乏有效抵押物等原因导致其难以获得传统银行贷款;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科技创新类项目普遍存在较高的不确定性因素,使得商业银行对其风险偏好较低。此外,在利率市场化改革背景下,金融机构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往往会提高贷款利率标准。
(二)政策支持力度有限
虽然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支持科技创新企业发展,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地方政府未将科技型企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再者,现有资金投入规模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
四、解决策略
(一)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
鼓励金融机构推出适合科技型企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并根据企业生命周期进行分类管理。例如,在初创期更多关注项目本身的技术先进性和市场前景;进入成长阶段后,则更注重团队执行力以及盈利能力;而对于成熟企业而言,可侧重于提供长周期、大额资金支持。
(二)完善风险评估与防控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充分考虑企业研发投入、知识产权价值等因素,在此基础上结合行业发展趋势作出综合判断。同时,加强与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合作,提高信息透明度;此外,还可通过引入保险产品等方式分散潜在风险。
(三)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一方面可设立专项基金为初创期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则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保障各方权益不受侵害。
(四)优化融资渠道结构
除了银行贷款之外还应积极拓宽直接融资路径如股权众筹、私募债等。通过多渠道满足不同类型企业差异化需求从而形成互补效应。
五、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当前我国科技金融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未来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不断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解决方案为科技创新型企业营造更加良好的外部环境促使其健康可持续发展进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迈入新时代。